大蒜抽薹前后倒春寒,叶枯病低温高湿流行,怎样预防和控制?

2020-04-18 22:13:09 来源: 【 】 浏览:10683次 评论:0

为了查明本地出现的大面积大植株死亡原因,综合各地历年来的发生情况和大植株表现出来的症状,正确判断病原菌,农耕子通过走访、座谈和实地查看,了解到实际情况。

前一阶段的倒春寒导致高寒山区降雪,温度下降到零下以下,低山区最低温度也只有1~3℃,这对于开始抽薹的大蒜苗来说,影响非常巨大,部分叶片产生了冻害,严重的茎杆表层也有冻害遗留痕迹。受此低温影响,大蒜抽薹时间明显推后,蒜薹质量下降,蒜头产量肯定也会受到影响,因为气温快速提升以后,蒜头在20~25℃范围内快速膨大,超过26℃,不管什么品种都会地上部分枯萎,鳞茎自然休眠,不再生长。

大蒜进入返青褪母期以后,所有的大蒜种植者都对大蒜进行了追肥和浇水,绝大多数都是使用的磷酸二铵+稀释人粪尿,大蒜地块湿润,遇到低温天气伴随着降雨,植株受冻,加上低温潮湿,引起了大蒜枯叶病的流行。

因为当地农民都不认识枯叶病,没有进行有效地预防,才导致了大蒜大面积死亡。据调查,大蒜死亡率在43~78%之间,并伴有霜霉病和紫斑病混合发生,个别地块已经全部死亡。根据目前情况来看,大部分地块已经无药可救,只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减缓病害流行。

以下是大蒜枯叶病的症状,种植者可以对比一下,看是不是这个样子的:

该病主要为害叶片。叶片染病后,初期呈花白色小圆点,并多从叶尖开始。病斑扩大后呈不规则形状,灰白色,潮湿时病斑上有黑色霉状物产生,并由灰白色转变为灰褐色。病斑从叶尖开始产生,自上至下扩展,轻时顺尖干枯,严重时整叶甚至整株枯死。花梗染病易从病部折断,最后在病部散发许多黑色小粒点,危害严重时不抽薹。

依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,大蒜叶枯病以预防为主,只要心里知道它的危害性,采取以下办法就可以减轻危害:

1.不能和洋葱、大葱、小葱、分葱等葱蒜类和莴苣蔬菜连作,间隔期3年以上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大蒜叶枯病以土壤带菌传染给下一个寄主,寄主就包括葱蒜类和莴苣,病原菌在土壤里能存活2~3年。

2.大蒜播种期处理。选用抗性强的品种最重要。大蒜叶枯病病原菌属于弱寄生真菌,往往和其他病菌混合感染,只有杀灭其他病原菌,才能减少叶枯病的感染机会,避免条件适合的时候大流行造成减产。大蒜播种前在高温下进行晾晒,然后进行分瓣,去除病虫蒜瓣,再用多菌灵等农药进行拌种或者浸种,杀灭病原菌,也可以减少冬前苗期感染叶枯病的几率。

3.早春浇水施肥时不要大水漫灌。因为叶枯病在低温高湿环境条件下发病严重,低温季节只要能满足大蒜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的水分和营养就可以了,没必要过多浇水。坚持小水灌溉,不过分干旱即可。

大蒜褪母期以后,蒜苗需要的营养全部依靠土壤营养,这个时间段就需要增加水分和营养,但要考虑到天气情况来决定追肥浇水时间,尽可能避开倒春寒等低温天气,造成土壤含水量过多。当然,浇水可以减轻低温对于大蒜的危害,只需要保持合墒即可。

4.保护大蒜根系。大蒜根系分布于2~25厘米土层,横向距离25~30厘米,在根系外部追肥可以有效保护根系不受损伤,降低病菌从根系入侵的机会,也有利于蒜薹和蒜头产量。最好的方法就是随水冲施肥料。

5.延长叶片光合作用时间。实践证明,在花芽分化期至生长发育后期叶面喷施胺鲜酯+磷酸二氢钾或者芸苔素内酯+磷酸二氢钾,可以延长叶片寿命,增加光合效率,提高产量,对于预防倒春寒有一定作用。一般使用2~3次,间隔10~15天进行。芸苔素在低温环境下效果差,但是效果快,而胺鲜酯不受环境影响,但效果慢,可以灵活运用。

防治大蒜叶枯病应该在发病初期进行,预测近期有倒春寒天气,则不必要考虑是否发病,都要进行预防。预防药剂采用下面任何一种都可以,最常用的就是三唑酮。发病以后就要考虑防治效果和轮换用药,避免病害产生抗性,降低防治效果。

经过实验,烯酰·嘧菌酯可湿性粉剂、己唑·多菌灵悬浮剂、吡唑醚菌酯乳油、吡唑醚菌酯·代森联水分散粒剂、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,霜脲·锰锌可湿性粉剂、代森联水分散粒剂、锰锌·三唑酮可湿性粉剂、噻唑锌悬浮剂、阿米西达悬浮剂防效分别为87%、82%、81%%、81%、80%、78%、74%、73%、72%、71%、但并不能保证每个地区都能达到这个效果,具体的要看经常用哪种农药预防同类病害的次数和浓度。

另外,8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、25%三唑酮可湿性粉剂、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对于大蒜叶枯病防效在60%以上。一般间隔10天,连续喷雾3次,可以达到预期目的。

根据目前的大蒜情况,发生地块可以考虑使用芸苔素内酯+磷酸二氢钾叶面喷雾促进生长,再配合肥料和灌水来缓解病害流行,尽量延长叶片寿命,减少损失。至于能否采收蒜薹,就要看发生轻重程度了,不可强求。


我来说两句 不管本信息如何,都邀请您在下面说几句...
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