严冬蒜黄快速生产--酿热通气温床法
北方严冬季节,蒜黄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,而该季节蒜黄在室内生产需消耗大量能源(燃煤);地下式生产则温度低,生产周期长;大棚生产成本高,温度也不尽人意。采用酿热通气温床生产蒜黄,具有节省能源,产热快,温度高且平稳,易控制,管理方便,简单易行的特点。所谓酿热通气温床,是在酿热温床的基础上改进而成,它是在酿热物的下部增设了通气道,由通气孔控制和调节床内温度。1月,白天床内土壤温度可达50℃,夜间最低温度在10℃以上,为快速高效生产蒜黄创造了有利条件。1-2月最少生产4茬蒜黄,每平方米可创纯收入160-200元,经济效益显著。
一、酿热通气温床的建造
床址要选择背风,向阳,有水源的地方。采用东西床向,以便接受光能和防御寒风。一般床宽在1.5米左右,床长可视生产规模而定。建床时取床内土,在床北边建成宽30厘米,高40-50厘米的墙;床南边建成宽30厘米,高10-20厘米的墙;床的东西两端墙体宽30厘米,与南北墙相连接,高呈自然斜坡。再在床北墙外,挖一条深30厘米的风障沟,用玉米秸或芦苇扎制风障,在距地面1米处扎腰栏,下部用土埋严培实,并高于北墙10厘米为好,风障与温床的夹角呈75度。温床下挖50-60厘米,底面要平整,在床底挖上口宽10厘米,深10厘米的“V”形通气道或通气沟。原则上要使床内的通气沟分布均匀,布局科学。床内北边属阳,可离床壁10厘米处挖沟;床内南边属阴,离床壁5厘米左右挖通气沟;东西两端床内属半阴半阳,离床壁7-8厘米处挖沟。温床东西两头各设一通气口,引出床外,并砌0.5米高。
通气道挖好后,在床底铺一层玉米秸或棉秆,并在上面铺一层废旧的编织袋。在床中间的两侧部位,用瓦向上砌通气口,略高于温床土壤,其数量一般10米左右一处。然后,在床内填酿热物,即70%的新鲜骡马粪,30%的麦秸草或其他作物秸秆粉碎物,每米床施2.5%的敌百虫粉5-8克,充分混合均匀后,用水拌湿填入床内踏实,上部再铺7厘米左右厚的细土,每平方米洒水25-30千克。填充酿热物的厚度,应视生产蒜黄茬数而定,若12月份建床可铺30-33厘米厚,1月份可铺20-25厘米厚。最后用黑色塑料膜盖严,早晚或阴冷天加盖草苫防寒,通气口要昼夜打开,以提高床温,准备生产蒜黄。
二、蒜种的选择与排列
蒜黄生产应选择红皮蒜、菜芜大蒜或马牙蒜为佳。要求蒜瓣饱满,无病,无虫眼,无腐烂现象。将大蒜用编织袋装好,用1%的石灰水浸泡24小时,可起到灭菌、提高出苗速度的作用。待温床温度提升后,按每平方米45千克干蒜头的数量,紧密地排列在床内,然后用细沙填灌蒜头孔隙,喷适量30℃左右的温水,覆盖后即可进入生产阶段。
三、温床管理
在管理过程中,蒜黄的第一茬生产一般不缺水分,若发现当时床内水分不足时,可喷30℃左右的温水补充。床内温度的调控,可通过床外东西两端的通气口的开或关、大或小来控制。当床内温度过高或湿度过大时,也可及时打开预设在温床南墙平衡于地面的通气孔加以调节。再茬蒜黄生产时,应清除废蒜头、蒜根后,重新安排生产。但是,要用30℃左右的温水补足水分,以防床温急剧降低,影响生产速度。
覆盖支撑架应坚固,分布均匀,以防下垂。覆盖时应做到保温、保湿、不透光。薄膜选用黑色的,膜要压严,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温。早晚或阴冷天气加盖草苫,防御风寒,以保证蒜黄的正常快速生产。
四、收获
蒜黄一般生长到35-40厘米时,即可收获上市。在蒜头或蒜瓣质量已定,水分充足的前提条件下,蒜黄生产周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床内温度。如床温在16-18℃时,一般15天收获上市。相对地讲,床温越高,蒜黄生长速度越快,上市的时间就越早。但是,蒜黄的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取决于生产茬数、生产速度和上市时间。因此,发展蒜黄生产,要统筹考虑整个经济效益,周密安排,有计划生产。
一、酿热通气温床的建造
床址要选择背风,向阳,有水源的地方。采用东西床向,以便接受光能和防御寒风。一般床宽在1.5米左右,床长可视生产规模而定。建床时取床内土,在床北边建成宽30厘米,高40-50厘米的墙;床南边建成宽30厘米,高10-20厘米的墙;床的东西两端墙体宽30厘米,与南北墙相连接,高呈自然斜坡。再在床北墙外,挖一条深30厘米的风障沟,用玉米秸或芦苇扎制风障,在距地面1米处扎腰栏,下部用土埋严培实,并高于北墙10厘米为好,风障与温床的夹角呈75度。温床下挖50-60厘米,底面要平整,在床底挖上口宽10厘米,深10厘米的“V”形通气道或通气沟。原则上要使床内的通气沟分布均匀,布局科学。床内北边属阳,可离床壁10厘米处挖沟;床内南边属阴,离床壁5厘米左右挖通气沟;东西两端床内属半阴半阳,离床壁7-8厘米处挖沟。温床东西两头各设一通气口,引出床外,并砌0.5米高。
通气道挖好后,在床底铺一层玉米秸或棉秆,并在上面铺一层废旧的编织袋。在床中间的两侧部位,用瓦向上砌通气口,略高于温床土壤,其数量一般10米左右一处。然后,在床内填酿热物,即70%的新鲜骡马粪,30%的麦秸草或其他作物秸秆粉碎物,每米床施2.5%的敌百虫粉5-8克,充分混合均匀后,用水拌湿填入床内踏实,上部再铺7厘米左右厚的细土,每平方米洒水25-30千克。填充酿热物的厚度,应视生产蒜黄茬数而定,若12月份建床可铺30-33厘米厚,1月份可铺20-25厘米厚。最后用黑色塑料膜盖严,早晚或阴冷天加盖草苫防寒,通气口要昼夜打开,以提高床温,准备生产蒜黄。
二、蒜种的选择与排列
蒜黄生产应选择红皮蒜、菜芜大蒜或马牙蒜为佳。要求蒜瓣饱满,无病,无虫眼,无腐烂现象。将大蒜用编织袋装好,用1%的石灰水浸泡24小时,可起到灭菌、提高出苗速度的作用。待温床温度提升后,按每平方米45千克干蒜头的数量,紧密地排列在床内,然后用细沙填灌蒜头孔隙,喷适量30℃左右的温水,覆盖后即可进入生产阶段。
三、温床管理
在管理过程中,蒜黄的第一茬生产一般不缺水分,若发现当时床内水分不足时,可喷30℃左右的温水补充。床内温度的调控,可通过床外东西两端的通气口的开或关、大或小来控制。当床内温度过高或湿度过大时,也可及时打开预设在温床南墙平衡于地面的通气孔加以调节。再茬蒜黄生产时,应清除废蒜头、蒜根后,重新安排生产。但是,要用30℃左右的温水补足水分,以防床温急剧降低,影响生产速度。
覆盖支撑架应坚固,分布均匀,以防下垂。覆盖时应做到保温、保湿、不透光。薄膜选用黑色的,膜要压严,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温。早晚或阴冷天气加盖草苫,防御风寒,以保证蒜黄的正常快速生产。
四、收获
蒜黄一般生长到35-40厘米时,即可收获上市。在蒜头或蒜瓣质量已定,水分充足的前提条件下,蒜黄生产周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床内温度。如床温在16-18℃时,一般15天收获上市。相对地讲,床温越高,蒜黄生长速度越快,上市的时间就越早。但是,蒜黄的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取决于生产茬数、生产速度和上市时间。因此,发展蒜黄生产,要统筹考虑整个经济效益,周密安排,有计划生产。
相关信息
我来说两句
不管本信息如何,都邀请您在下面说几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