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播大蒜的软化栽培技术(上)
我国华北及向南的大部分地区,大蒜均用秋播栽培。秋季播种,幼苗有较长的生长期,蒜头和蒜薹的产量较高,特别是蒜薹的产量提高尤为明显。因此,凡是大蒜幼苗能露地安全越冬的地区和品种,都应进行秋播。
(1)品种选择 秋播大蒜应选抗寒力强、休眠期短的品种。一般白皮蒜的抗寒力强,适于秋播。在冬季温暖的地区,也可选用紫皮品种。凡已实行秋播的地区,尽量利用当地的适宜品种。春播地区如改用秋播栽培,引种时应尽量从比当地更冷凉的地区引进抗寒的品种。
(2)整地、施肥 大蒜是弦状须根,吸水肥力较弱,鳞茎又在土壤中生长、膨大,所以大蒜应选择土壤疏松、排水良好、有机质丰富的地块栽培。尽管大蒜的适应性较广,但以沙壤土为好。因沙壤土疏松,适宜根系发育,返青早,抽薹早,蒜头大且辛辣味浓,起蒜容易。
大蒜忌与葱、韭、洋葱等作物连作。与上述作物连作,易缺乏营养,影响植株生长发育,产量下降,而且病虫害发生严重,大蒜较能适应连作,重茬栽培的产品口味好,皮薄,产量高,采薹容易。但应注意多施有机肥,方能达到上述效果。
秋播大蒜地的前茬,以菜豆、瓜类和十字花科作物为佳。在产粮区,前茬可为玉米、小麦、谷子等。大蒜又是上述作物的良好前茬。
前作收后,要立即翻耕。翻耕时间较早时,正值夏秋雨季,深耕易积水,故翻耕不宜过深,以15厘米为宜。如已出雨季,则可深耕20-25厘米。结合深耕施入大量腐熟的有机肥,每公顷75000-105000千克优质厩肥。有机肥应匀细、腐熟,防止烧根和增加虫害。如果翻地深度不足,可喷施免深耕土壤调理剂,每667平方米用药200克,加水100千克,喷布地面。喷后50-70厘米的土层均疏松,能有效地防止冻举现象发生。
翻地后,耙细、整平,做成宽1-1.5米的平畦。与其他作物套作时,应留出间套作畦。
(3)选种 播种时,应选留已通过休眠的蒜瓣作种用。蒜种解除休眠期的标志是:蒜瓣出现幼根突起,幼芽萌芽伸长,芽鞘与新叶之间出现空腔。蒜种应严格挑选,留用头大、瓣少、瓣整齐的蒜头;淘汰伤残、烂瓣、风干、发软、无芽瓣,虫蛀、沤根的蒜瓣。人选的种蒜要进行掰瓣、去掉茎盘、茎踵(托盘)及破伤瓣等。茎踵必须去掉,否则会影响种瓣的吸水、发根及幼苗生长。据试验,剥去种蒜瓣包皮,出苗较快且整齐,但用工量太大,且易抠伤母瓣,所以一般是带包皮播种。
在播种时要分级,凡百瓣重500克左右的为一级,百瓣重400克左右的为二级,300克左右的为三级。生产上尽量用一、二级种,淘汰三级种。这是由于大蒜在发芽期和幼苗期需要的营养主要来自母瓣,只有母瓣大,贮藏的营养多,长出的幼苗才茁壮。所以选种时要先选大头,再选大瓣,方能出苗早、出苗齐,幼苗健壮,生长势强,蒜头和蒜薹产量都高。经试验,三级种蒜比一级种蒜减产70.8%的蒜薹,12.3%的蒜头。百瓣重更大的种蒜,其蒜头和蒜薹的产量仍有提高,但其增产效果与增加的用种量几乎相抵,所以一般不采用。上述分级是指的大瓣类型的大蒜,小瓣类型的大蒜在选种瓣时,仍然是越大越好。播种时,应按级分开播种,一级种蒜应稍稀,二级应稍密。这样有利于合理密植和统一管理。
蒜瓣掰开后,呼吸作用明显加强,堆积过厚易发热伤种,应注意摊放在阴凉处。
大蒜的气生鳞茎也可作种用。收获后应防热、防潮。播种前分粒播种,第一年可形成独头蒜,翌年可作一般种用。
(4)播种期 大蒜幼苗露地越冬的最佳叶龄是4-5叶时。此时株高约为25厘米左右,根系30条左右,植株的抗寒力最强,越冬不易发生冻害。翌年这种植株营养生长、生殖生长并进阶段,生长发育良好,营养体大,光合面积最大,最大光合面积形成得早,产量最高。如果播种过早,叶龄过大,在6叶以上时,由于冬前营养体大,消耗养分过多,抗寒力下降,越冬期间冻害严重。翌年如果管理跟不上,后期植株生长发育呈现早衰现象,影响产量的提高。而且播种过早,分化出的小芽还有可能再春化,翌年形成复瓣蒜。播种过晚,则苗子小,组织柔嫩,根系弱,积累的养分较少,抗寒力低。而且由于冬前营养体小,翌年的总叶片数少,同化能力弱,产量亦不高。
大蒜幼苗长到4-5叶约需40-45天时间,越冬停止生长时的日平均气温为7℃以下。适宜的播种期应为从停止生长日向前推。山东地区为10月初至10月20日,在此期间越早越好。北京地区为9月中下旬。
相关信息
我来说两句
不管本信息如何,都邀请您在下面说几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