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播大蒜的软化栽培技术(中)

2013-03-14 14:39:44 来源:中国大蒜网 【 】 浏览:3682次 评论:0
  (5)播种 秋播种,多数地区不进行种子处理。如果种未通过生理休眠期,则需种子处理。可将去踵的种瓣放在地上或容器内,边喷水,边翻拌,使蒜瓣表皮湿润,放置3-4天后再播种。陕西地区多采用“潮蒜催醒法”,方法是播种前15-20天,把种瓣在水中浸一下,放在地窖里,铺在潮湿的地上,厚7-10厘米,每3-5天翻一次,保持气温11-16℃,空气相对湿度85%左右,种瓣发生白根后,即可播种。
  大蒜的播种密度一般为450000-600000株松顷,株行距为8-9厘米×20厘米。据试验,每公顷密度为675000株的大蒜产量最高,但因用种量过大,商品率低,经济效益不大,故不宜采用。在此适宜的密度范围内,小瓣种应密,大瓣种可稍稀,肥力高的地块比低的地块应稍稀。
  在行距较宽时,可开沟播种。沟深6-7厘米,把种瓣按株距要求直立插入土中,播后搂平种沟。如果行距较窄,可用插孔器在土壤上插孔,把种蒜放入孔中,再用土堵塞孔洞。不论用什么方法播种,都要求土壤上紧下松。种蒜以下土壤疏松,有利于扎根,减少跳蒜现象。
  播种深度要均匀一致,以利出苗整齐。秋播大蒜宜稍深,方有利于越冬。一般播种深度6-7厘米,上面覆土厚3-4厘米。栽植过深,则出苗迟,根系深吸水肥多,秧子长得旺,但蒜头不大;且蒜头太深,受土壤挤压,也难以长大。栽植过浅,种蒜易跳蒜,幼苗期易根际缺水,蒜头易露出地面,受阳光照射后,蒜皮容易粗糙,组织变硬,颜色变绿,降低品质。
  播种时把种瓣按在沟中,保持直立。排种的方向是种瓣的背腹连线与行向平行,使出苗后展开的叶片与行向垂直,叶片分布合理,通风透光,受光面积大。
  播种时,如果土壤干旱,可在播种沟内先浇水再点种。也可播后浇小水,防止大水冲刷出蒜种来。
  有条件时,尽量采用地膜覆盖。如播种前先盖地膜,则需用插蒜法播种。如果播种后再盖地膜,出苗后需人工破膜引苗。
   (6)苗期管理 大蒜适期播种后,外界温度环境适宜,生长迅速,至越冬前方才转缓。出苗后应及时中耕。苗出齐后可浇1次出苗水,并中耕除草。冬前可根据情况结合浇水追施1次复合肥,每公顷150千克。浇水后,当苗长出第二片叶子时,中耕1次进行蹲苗,促进幼苗根系的正常生长。南方地区如果土壤潮湿,含水量太大时,应及时开沟排水,防止潮湿烂母。
   在土壤封冻前,适时浇足越冬水。越冬水灌后,为确保幼苗安全越冬,在黄河以北的寒冷地区可在畦上覆盖粗肥或柴草,以保温防寒。南方温暖地区,可在浇越冬水后,中耕松土露地越冬。在地蛆发生严重地区,可在出苗期在地面喷乐果防治。
  正确地冬前管理,可使大蒜长成壮苗。壮苗的标准是:4-5片叶,高25厘米左右,根30条左右,单株鲜重10克左右。
  翌年天气转暖,越冬蒜苗开始返青生长。当气温稳定在1-2℃时,应撤除覆盖的柴草。撤草要分次进行,先撤一半,露出蒜叶,使幼苗逐渐适应外界气温,防止气温突然变化遭受冻害。幼苗经过适应、锻炼后,再全部撤去覆草。覆盖的粗肥,可结合中耕翻入土中。
  早春气温较低,撤除盖草后要立即中耕,疏松土壤,提高地温。这次中耕还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,有利于保墒,防止返碱的作用。
  中耕后晒3-5天,即浇返青水。结合浇水可冲施复合肥,每公顷225-370千克。幼苗返青后,叶片旺盛生长,应勤施水肥,促进幼苗生长。
  (7)中期管理 中期管理是指大蒜植株由幼苗期进入花芽、鳞芽分化期至抽薹期的管理措施。这一时期花芽、鳞芽迅速分化,1-4叶出现黄尖,营养体生长迅速,叶面积达到最大值,蒜薹迅速长成。在管理上应加大肥水管理,促进植株旺盛生长,减轻叶片黄尖程度,保证蒜薹高产,并为蒜头高产打下基础。
   在幼苗期进入花芽、鳞芽分化期时,结合浇水追施1次复合肥,每公顷375千克。15天后再追1次肥,每公顷施复合肥375千克,也可追施尿素和硫酸钾各225千克。满足抽薹和蒜头膨大的生长需要。在花芽、鳞芽分化期一般每8-10天浇1次水,保持土壤见干见湿,水分适中。水分过大,根系早衰;水分过少,地上部早衰。此期是地蛆发生期,要及时灌药防治。
  在大蒜抽薹期,植株的生长量大,需水量也很大,加上外界天气炎热,土壤的蒸发量加大,应增加浇水次数。一般5-6天浇1次水,保持土壤湿润,促进蒜薹生长发育。采收蒜薹前3-4天停止浇水,以利采薹。抽薹期,每浇2次水可追1次速效氮肥,每次每公顷施尿素300-375千克。只有充足的水肥才能保证蒜薹的高产优质。
  前期,在浇水后土壤表面干湿适宜时,进行中耕、灭草,防止土壤板结。后期蒜苗长大,则不宜松土,但须拔草。
我来说两句 不管本信息如何,都邀请您在下面说几句...
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